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五老风采 >> 正文

曹成荣:参观《赵千里、陈素萍诗书画展》有感


作者: 审核人:

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原教育学院图书馆馆长陈群的夫人陆静芳同志问我,赵千里校长的诗书画展看没看过?明天下午就结束了!我期待小雨停止。

下午,果然雨止转阴,我和上中学的小孙女带着照相机,去博物馆参观《赵千里、陈素萍诗书画展》。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说起赵千里先生,我认识他有近六十年了。他什么时候调入淮中的,我说不清。1954年,我进入淮阴中学初中读书时,就听说有位主任赵千里。到1957年进入高中,他给学生做报告时,诙谐风趣、生动活泼。他常用战争时代的事例,结合当前的形势,做政治报告,同学们都感到津津有味。学生们在听政治报告时,往往带本小说或者作业题,边听报告,边看小说或边思考数学题。如果听说是赵主任做报告,同学们都奔走相告,蜂拥参加,以听取先生的报告为快,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句话。他讲话的风度,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也影响着每一个人。1959年,我高中毕业之前,团干部韩志春同学欣喜地告诉我们,他做副校长了!以后叫赵校长了!

我高校毕业后,在中学里任教,文革结束调进淮阴师专。听说先生,曾担任市教育局局长,又到教育学院任院长,直到离休。1981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时,淮中时的老同学花文秀要我去看望他哥哥,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花文廷同志。他1956年淮中毕业后考上北京大学,谈起先生说曾来北京看过他,在淮中时与先生是一个党支部活动,谈起先生盛誉有加。

1997年,师专与教院合并,成立淮阴师范学院。先生的各种关系随教院转入我校,算是同一个单位的人了,但见面机会很少。即使学校召开离退休人员会议,遇到先生也只是礼节性的问好而已。有一次离退休人员座谈会,先生的发言谈笑风生,不时地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读着笔记本上的数据是那样的翔实。我被先生严谨所折服,几十年过去了,先生还是那样的风度。至于先生的详细情况,我并不清楚。只听说,先生经常跑步、游泳,以自行车代步,身体健康。担任老年大学及关工委领导;还用自己的积蓄,设立《赵千里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今天听说先生办诗书画展,怎能放过机会,何不一睹为快呢?

我进入市博物馆二楼,在展厅外面,醒目地悬挂着《赵千里 陈素萍诗书画展开幕式》的横幅,前面摆放了四十几个缀着红色缎带的花篮。我虽没有参加开幕式,但我可以想象到开幕式的盛况。

进入展厅,迎面是荀德麟同志撰写的前言。从这里,我粗略了解到先生的生平。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那腥风血雨、戎马倥偬的年代,先生投笔从戎,为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与民族的敌人,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出了殊死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先生解甲归田弃戎从教,又为建设祖国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先生离休后,还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为关心下一代而奔忙劳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世人所景仰,受到党和政府的奖励。先生晚年,潜心研究诗书画的精髓,用自己的践行,熏陶感染下一代。

二、暮色苍茫看劲松

我仔细品味先生的作品,揣度先生的良苦用心。在行家眼里,这些作品也许比较平常,谈不上颜筋柳骨、吴带曹衣。但工整的楷书是那样的严谨,夹杂着行书又是那样的活泼,体现了先生端庄而诙谐的性格。再配上先生老伴陈素萍的国画,可谓珠联璧合、淋漓尽致、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诗言志,书画寄情”,作品中蕴藏着先生的无限情思。

进入展厅的第一幅作品,是作于庚寅年(2010年)冬月的笆斗的两个大字昌盛,刚劲有力。接着是书于戊子年(2008年)冬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幅中堂:福临大好神州地 春到寻常百姓家。作品的左边是陈素萍女士的一幅画,国色天香的牡丹,雍容华贵;右边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冲天翱翔。还有一窜窜葡萄,硕果累累。抒发了先生对改革开放的赞美,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接下去,又是两个斗大的字:正气书于庚寅(2010年)之秋,这是先生的生平写照。下面辅以几个条幅,书于戊子年(2008年)的惟善以为宝 能仁是我师;还有书于壬辰年(2012年)夏的两幅:书香留百世 品德育千秋诗若长城四境独守 学如大海百流兼归。这些作品配以国画:既有苍松翠柏,又有梅兰菊竹,清新怡人,衬托出先生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君子之风。

再往下看,又是两个斗大的字:雅趣书于庚寅年(2010年)秋。配以常留天地无穷趣 最爱书田不老春(壬辰年)以及不作无用事 常读有益书(癸巳春)还有书到用时方恨少 是非经过不知难(癸巳年)的条幅。夹以牡丹、菊、竹、古塔等国画,烘托出先生高雅的情趣,同时也给后人有所启迪,寓教于乐。这种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作风,正是先生关心下一代良苦用心的真实写照。

三、芙蓉国里尽朝晖

先生的作品得到有关领导的认可和一些书画名家的赞赏。首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原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同志书于癸巳年夏的书画生辉条幅,原淮阴市副市长张恒顺同志同样书于癸巳年的习书益寿同相爱 绘画怡神共有情的中堂。还有荀德麟的中堂,花法荣的草书,曹启瑞的行书,这些作品,显然是为这次展出特意而作。

十年前,癸未年(2003年)冬,时年七十九岁的丁芒先生来淮,留下了似行云流水的草书;其实,早在乙丑(1985年)年丁芒先生就为陈素萍女士留下墨宝。丙子(1996年)年春时年九十六岁高龄的常州羊牧之先生也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是这次展出的极品、珍品,堪为镇馆之宝,为先生的展出增辉添彩。

由于我的孤陋寡闻,对书画界名人了解甚少,也不知有哪些名流为先生的展出增色。象锡贵同志,我就不知其姓,他于1997年1月8日书写了“恭贺赵千里、陈素萍合卺之喜”的诗作,我们才知道先生与陈素萍结合的经过。我所熟悉的刘广培同志用工整的楷书,用红笔敬书了先生的《敬老颂》,倒也别出心裁。

四、漫卷诗书喜欲狂

我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参观了先生的展出。但未见先生到场,就询问工作人员金海峰同志,金海峰说,我与先生联系一下,先生一会儿就来。我随手翻开参观人员签名簿,看到市委常委同志王正喜、肖本明、戚寿余等同志的签名,还有不少领导同志的题词。我为先生展出的成功而欣喜。

等不到先生,我的小孙女着急了,拉着我走,我只有很遗憾地离开展厅。到停车棚时,看到先生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缓缓而来。这辆自行车也不知陪伴先生多少年,似乎难以承受先生丰盈的身躯,吱吱嘎嘎地响着。中秋已过,不少年轻人都穿上夹衣,而先生只穿着白衬衫,满面红光。我为先生的节俭而感动,也为先生的健康而欣慰。

我害怕先生不知我是何许人也,连忙自报家门:“赵校长,我叫曹成荣。”我称呼他为校长,他就知道我是淮中毕业的学生。我问先生高寿,先生说86岁了,1928年出生的。

在回展厅的路上,我说,不少市里领导都来了。他笑着说,常委就来了5人。我说,我还不知道先生也会书法。先生谦虚地说,什么书法?我不过想让年轻人知道,我这个老头子还要学习,启发年轻人好好学习罢了!我又一次为先生关心下一代的精神所感动。

回到展厅,遇到卫永健同志,我们与先生夫妇在门前合影留念。这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学恕同志来参观,先生忙于接待。我对书画是门外汉,一些妄评,还望行家见教。但我还是要在签名簿上,敬奉两句,表达我的敬意。

老骥伏枥 先生喜作黄昏展 志在千里满目青山夕照红

曹成荣2013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