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老年健康知识问答之糖尿病常识


作者: 审核人:

1.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答: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1)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3)多食:食欲亢进,食量增加。易产生饥饿感,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4)消瘦: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2.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答: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早到医院检查,努力做到及早发现糖尿病。1.年龄超过50岁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而且年龄在40岁以上者;2.肥胖者,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肥胖者;3.体型一直较胖,而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者;4.患有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痈者;5.患有久治不愈的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统的感染者;6.原因不明肢体溃疡持久不愈者;7.在进餐后2~3小时后出现多汗、颤抖、饥饿感及心悸感等低血糖症,进食后即可缓解者;8.较早出现的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者;9.视力下降;10.有多次流产、宫内死胎、巨大婴儿(>4千克)分娩史、羊水过多等妊娠并发症的妇女。

3.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答:糖尿病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此外如果有任何因素可能影响到胰岛素分泌或血糖代谢的话,也会容易患糖尿病。因此以下这些人属于糖尿病的高发人群:(1)父母、子女、子孙或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中有糖尿病患者的。(2)体力活动过少者。(3)肥胖者。(4)因为妊娠、急性心肌梗塞、创伤、手术、感染等因素血糖暂时升高或糖耐量异常,而过后血糖完全恢复正常的人。(5)有过巨大胎儿(体重>4.5公斤)分娩史的妇女。(6)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的人。(7)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或有胰腺外伤或手术史。(8)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9)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

4.确诊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

答:许多糖尿病患者得病几年只检查过空腹血糖、尿糖后就开始用药,而对自己的胰岛功能、胰岛素受体结合情况一无所知。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受体结合含量少)所致。所以检查糖尿病不仅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8.9mmoL/L,如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诊断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6.1~7.0mmoI/L,餐后2小时血糖在7.0~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而尿糖检查仅供参考,不能做为用药的依据。胰岛功能检查方法:试验者口服100克馒头或服含75克糖的糖水300mL。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变化,了解胰岛功能情况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病情轻重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5.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答: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l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这一类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否则将会反复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导致死亡。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病比较缓慢,体型较肥胖,病情较轻,有口干、口渴等症状,也有不少人甚至无症状,“三多”症状可以不明显,往往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有一些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较长,大于20年的,形体消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水平的低下,需要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此外还有少数病人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

6.糖尿病如何预防?

答: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四个要点:第一是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第二要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第三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控制体重。最后一条是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

7.糖尿病人哪些东西不能吃?

答:(1)糖、饮料、甜食、饼干、蛋糕等点心;(2)油腻的食物;(3)酒;(4)各种零食。

8.降血糖偏方

答:用玉米须60克,瘦猪肉250克煎汤,食肉喝汤,一日两次,可适当降血糖。

9.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有哪些?

答:在我们经常见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甜糕点、蛋糕以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

10.糖尿病人怎么吃水果?

答:青梅、西瓜、甜瓜、椰子乳、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香蕉、石榴、柚子、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就得小心选用;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则禁忌食用。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

11.糖尿病的自我疗法

答: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专家建议试试以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的自我疗法。食疗:首先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一105,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考原生活习惯,计算每日所需热量。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公斤体重需30~35千卡热量,中度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公斤需35~40千卡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公斤则需40~45千卡热量。对儿童、孕妇、母乳及营养不良者应酌情增加,反之,肥胖者酌减。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忌食高糖食品,如: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淇淋、含糖饮料等。饮食中宜多配些蔬菜。运动疗法:适当的体育运动能降血糖,使尿糖减少或消失,从而减少药物用量,同时还能防治过度肥胖,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如:步行、快走、慢跑、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爬山和游泳等。练习太极拳、轻松的体操、散步等等。特别注意,运动应在饭后1~2小时内进行。

12.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答:糖尿病无法治愈,其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1)脑血管:是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脑血管疾病多见。(2)心血管:以冠心病较为多见。(3)下肢血管: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严重者可造成截肢,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微血管并发症:(1)肾脏: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等表现,晚期则发生肾功能不全。(2)眼底:双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经并发症:(1)感觉神经:疼痛、麻木、感觉过敏。(2)运动神经:可见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3)植物神经: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以及阳痿等。

13.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病情监测?

答: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使其尽量接近正常,进而减少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就是良好的病情监测。病情监测在糖尿病病友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良好的病情监测才能为您调整饮食、调整运动、改变胰岛素治疗提供正确的参考。每位病人都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血糖自我监测的日记内容包括:a)测血糖、尿糖或HbAlc的日期、时间。b)与吃饭的关系,即饭前还是饭后。c)血糖或尿糖的结果。d)注射胰岛素或服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和种类、剂量。e)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如进食的食物种类及数量、运动量、生病情况等。f)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进食或运动的关系,症状的体验等。每次去医院看病时应带好你的血糖监测日记,与医生讨论如何调整治疗。

14.糖尿病治疗的几个误区

——限制饮水。一些患者因为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就限制饮水。其实口渴是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感到口渴就应喝水,千万不可加以限制,否则可能会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

——过度节食。一些患者为了降低自己的血糖、尿糖水平,盲目地控制自己的食物摄入,由原来的饮食无度一下转变为过度节食。这样的做法在开始时虽然能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身体分解脂肪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多吃坚果。一些患者认为多吃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可以减轻自己的饥饿感。其实这类食物含有大量脂肪,过多食用会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会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对身体不利。

——不吃水果。一些患者以为水果含有糖分就不敢吃,其实水果里所含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对人体是有益处的。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的前提下,患者如果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水果作为加餐,有助于减轻胰腺的负担。

15.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

答: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可以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人有其各自相应的适应症。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越早使用胰岛素越好,不可久拖不决。此外,对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如果体格明显瘦弱或有感染、发热及酮症酸中毒的症侯,或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或妊娠妇女等情况,也可使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血糖药目前有四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磺脲类最早使用的药物是D860(甲苯磺丁脲)——为第一代磺脲类,它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短;第二代有优降糖,其降血糖作用虽然强,但容易发生低血糖;以后还相继发现了达美康、美吡达、克糖利、糖适平等。双胍类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但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剂量大还可引起乳酸酸中毒。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降糖药,有拜糖平。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1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如何选择药物?

答:在降糖药的选择上和一般糖尿病没什么区别。选择降压药在顺序上稍稍有差别,如果高血压,肾脏不好,ACER和ARB类是首选,因为这两类不仅降血压,并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的理想目标比非糖尿病要低。糖尿病高血压必须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17.什么是糖尿病足?

答: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肢坏疽。此病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微细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卫生习惯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因血糖粘度高、血液循环差,一旦脚部出现伤口,就容易感染且不易愈合,由于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没有知觉,有的患者洗脚时被水烫伤、睡觉时被老鼠咬伤都不知道,伤口严重感染无法愈合,只有选择截肢。

18.糖尿病足如何预防?

答:糖尿病足是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预防请牢记:要像爱惜您的眼睛一样保护您的双脚。1.控制血糖。2.适当的营养神经药物及适当的足部按摩。3.保护脚,不要穿过紧的鞋袜,不要光脚行走,还要尽量避免修脚以减少足部受伤的几率。4.积极治疗脚气。5.做腿部的非负重运动(如在床上做屈伸腿部的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下肢循环。6.莫用温度较高的水烫脚。7.控制吸烟。8.加强功能锻炼,尤其散步、游泳、骑自行车对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有很大好处。9.避免不必要的外伤,如:穿鞋前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隆起,避免刺伤和摩擦伤。10.不要交叉盘腿。11.当您的足部有感觉减弱或麻木时,不要长时间接触过热、过冷的物质,避免烫伤或冻伤。12.当出现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触觉等有异常改变或一些细微的外伤时,请及时找专业医师来诊治。

19.糖尿病可引起哪些眼病?

答: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等,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而且对视力影响最大。导致眼病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

20.糖尿病性眼病如何预防?

答: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散瞳检查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降低血脂,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21.糖尿病人吃药以后,血糖控制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需要检测什么指标?

答:血糖的控制目标,现在用的检测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够反映大概两、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目前的标准是小于6.5。

22.糖尿病能彻底治好吗?

答:目前医学水平还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到正常水平。